当前位置: 首页>>搪瓷小贴士
搪瓷小贴士

常州伤残老兵留下传家宝:证明、茶杯、老军装
更新时间:2014-08-15    |     来源:中国搪瓷工业协会
        80岁的胡尧安老先生想留给子孙的“传家宝”,既不是什么古董名器,也不是什么美玉字画,而是一只破旧的搪瓷茶杯。
对胡尧安来说,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搪瓷茶杯,代表的是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和一段“红色记忆”有关。
一张“证明”:是他“红色历程”的起点
        胡尧安是家里6个兄弟姐妹的老小,老家在雕庄采菱一带。1950年,父母靠种田供不起他读书了,又时值抗美援朝,16岁的他在当时的和平影剧院听了场动员演讲,不禁热血沸腾。
        父母觉得“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不同意,可他偷偷报了名。1951年1月,他成了南京炮兵技术学校的学员。过了几天,家里收到了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革命军人家属证明书》。
        这份证明书一点虫蛀水湿的痕迹都没有。纸张很厚,都是繁体字,按从上到下,从右往左的顺序打印,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粟裕这些人的名字赫然在列。“当兵的谁不知道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回头再看,心里还是阵阵激动呀!”胡尧安说。
        作为传家宝的搪瓷杯,因为摔过几次,搪瓷掉了好多,露出了一个个黑色的瘪塘。杯身上的一排“保卫和平”的红字,其中“保卫”两字也看不清了。
        胡尧安说,1953年他毕业后,没能入朝作战,被派到华北军区(现北京军区),在太原附近的军需仓库里当军械检查员,分拣当时繁多的日式、美式、苏式装备。因为工作出色,当年9月他立了功。1954年2月,他作为立功人员,收到了全国人民慰问人民解放军代表团送来的抗美援朝纪念品:一支钢笔、一枚纪念章、一本日记本和这只搪瓷杯。
        1955年8月复员回常后,他到一家厂里当了工程师。这个搪瓷茶杯就没离过身,装水多,喝起来爽,清洗还方便。有时碰上难题了,看到杯身上的红字,总会想起当兵时的热血,一次次迎难而上。直到胡尧安从厂里退休,这只茶杯也“功成身退”,变成了收藏品。
        忆起峥嵘岁月,想起在朝鲜牺牲的战友,胡尧安觉得自己能够活下来,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是太幸福了。“虽然我只当了5年兵,但部队教了我技术,锻炼了我的心志,教育我为人民服务,我从未后悔过,”胡尧安打算记录下这激情燃烧的红色5年,让子孙知道自己的故事。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