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搪瓷史记
搪瓷史记

胡双印的搪瓷故事
更新时间:2017-08-09    |     来源:中国搪瓷工业协会


胡双印的搪瓷故事

梁喜宁

从私人厂子的学徒工到国营单位的工人,从工人到管理人员,从技术工到工程师,从质量管理人员到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工作者,这就是西安人民搪瓷厂搪瓷产品造型设计师胡双印的个人轨迹。

胡双印1937年生于河北省毛家营村,1951年,在陕西三原凤利铁工厂工作的姑表兄范广福将他带出来参加工作,年龄只有14岁的他在这个只有二、三十人的工厂里开始当学徒,主要从事翻砂工作,工厂铸造铁锅、轧花机、犁铧等农具,他踏实爱学,勤快上进,不畏劳苦,学到了不少技能和技巧,工友们也都喜欢他。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63军抗美援朝后勤部留守处和凤利铁工厂公私合营,63军后勤部主要管辖凤利铁工厂、西安人民搪瓷厂、裕民机械厂(现矿山机械厂),1952年转入地方国营的行列。地方国营后,将凤利铁工厂的工人学徒转入西安人民搪瓷厂一部分,按照部队建制,实行供给制,每年发给三元零花钱,按照毛主席“自力更生”的原则开展生产业务,当时的西安搪瓷厂也仅有70人左右,诸事困顿,举步维艰。

在西安人民搪瓷厂,胡双印一干就是46年,从工人干到班长,从班长干到工段长,从工段长干到车间主任,从车间主任干到技术改造办公室主任,最后干到厂长助理,这期间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难,他从不感到委屈,倒是对技术和企业管理越来越熟稔,越来越热爱,越来越痴迷。

西安人民搪瓷厂曾经援建过新疆搪瓷厂和包头搪瓷厂,胡双印作为派遣师傅,从设备安装、工人培训到全部负责投入生产,在制坯车间培养了许多徒弟,他们个个都是能手,都能承担一面,后来成为车间骨干。

胡双印还被附近中小学、技校聘请为课外辅导员、制坯专业老师。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胡双印还担任过中兴路、东六路学校的课外辅导员。那时,西安人民搪瓷厂是中小学教育的参观基地,厂里让胡双印给学生们讲解厂里几个复员军人的创业史,讲述为抗美援朝战士生产口杯和食盆,讲述工厂从小到大,从土到洋,以及“骆驼牌搪瓷产品走遍天下”,西安人民搪瓷厂荣获全国工业学大庆企业七十面红旗之一的故事。上世纪七八年左右,胡双印还被新城区技术学校聘请为搪瓷制坯专业老师、工厂实习指导老师,为学生们传授操作技能,受到师生们的好评和钦敬。

在技术改造办公室,胡双印主要负责搞技术革新,他引以为荣的是带头研发出了脸盆切卷边机,由人工操作改为自动操作,仅一个人就可以轻松完成,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工效一倍,此机器在全国同行业是首创,受到极大的关注,胡双印说那时候西安搪瓷厂从不保守技术秘密,将此技术在全国推广,使搪瓷工业得到快速发展,胡双印为行业做出了突出贡献。1960427日,刘少奇主席来到西安人民搪瓷厂视察工作,到车间参观时就在胡双印带头研制的切卷边机前停留了三、五分钟左右,表示了肯定,那时胡双印谨慎的操作着自己革新的机器生怕出任何问题,可惜他工作的情景没有被摄入摄影师的镜头里。

在搪瓷产品造型设计方面,胡双印主持设计、改型了74个种类,成绩惊人,其中有三项获得了轻工部优秀产品设计奖,一个是水盆,发给证书、奖章;一个是8.5X9.5盖杯优秀设计奖,再一个是14-26公分提环锅出口包装设计奖。

他设计过的搪瓷产品造型有茶盘、糖盒、食盒、烟具、双平炖锅、面盆、杯子、花瓶、花坛等等,参加20多个国家展览,形式各样,花色迥异,耐看实用。其中搪瓷糖盒试制品,美观典雅,颜色可人,仅出了两件。1971926日朝鲜大使来西安搪瓷厂参观时非常喜欢,当时就提出想要拥有,厂方出于大度和礼节就赠送给了对方。

在西安搪瓷厂里,胡双印还搞过搪瓷品包装改造项目。当时的搪瓷品出口包装用的是木材框架箱,成本较高,又浪费资源,胡双印经过认真思考,多次试验,成功将木箱改为纸箱,降低了包装成本,节约了大量木材。他们厂生产有一款14---26公分的提环锅,是带盖的大肚子搪瓷锅,为当时出口的主要产品,胡双印带领同事将木质包装箱改为纸箱子,谁料如此包装出口后30%破损客户反映不耐压,他经过研究,提出改进方案在一箱装四套搪瓷锅的中间用4mm的纤维纸“十”字型插入,加强了纵向支撑的力度,纸箱子中间一下就挺立了,解决了纸箱子不耐压的问题,受到顾客肯定,且纸箱子与木箱子成本相比节约了三分之二费用,此包装在全国获得“出口产品包装奖”。就此西安地区出口产品单位在西安人民搪瓷厂召开现场会,推广出口产品纸箱包装。企业为了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出口产品,1978年厂里派四人赴香港考察搪瓷七件锅生产,其中就有胡双印负责制坯工艺。 1988年,经过考核认证,胡双印从工人评为工程师。从工人上升为工程师,他在搪瓷包装行业是第一人。

胡双印在西安搪瓷厂质量管理科工作时任办公室主任,期间主要负责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使该厂荣获轻工部认定的“管理优秀企业”,个人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个人”称号。他是西安市全面质量管理咨询师,不时被抽调出去在全市进行质量验收、咨询、评奖、认证工作。在质量管理咨询方面,他参与了省、市90多个单位的质量管理咨询工作,其中任陕西缝纫机厂、西安啤酒厂、国棉七厂、西安无线电厂、红旗手表厂、杜康酒厂等30多个单位的质量管理认证组长。他主编了《中小企业质量管理验收指南》、《全面质量管理基本知识教材》,正式发行了一万三千五百册,内部印发了70余万字的《质量管理手册》。他写的论文《管理心理学在QC小组活动中的应用》,1991922日发表在《中国技术监督报》,被收入《管理艺术文集》一书。在《中国搪瓷》、《中国轻工报》、《西部质量报》等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和经验性的文章有45篇;1986年荣获西安市职工自学成才三等奖;1996年被西部质量报聘为特约记者。诸多成绩和荣誉受到业内关注和推崇,他在1700多人的西安搪瓷厂里声名鹊起,在全国业内也名声大望。

胡双印先后当过厂里的先进个人标兵、市级先进个人,省级先进个人,全国先进个人。他说他过去从来不用买背心,因为厂里每次评奖都给奖印有“先进个人”的背心,满够穿了。

在胡双印家里的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将近100个荣誉证书,还有书桌上摆放着当时厂里奖给他的“红状元”“个人标兵”搪瓷茶盘,上面印着他的肖像照片。这些荣誉如玉如金,来之不易,见证了胡双印先生辉煌的工作业绩和熠熠闪光的人品精神,值得他的后人钦敬和学习。

他是个谦逊的人,从来没有向厂里张嘴要物质上的享受,从来不搞特殊化,不要特别待遇,安之乐之。他的生活简单简朴,粗茶淡饭,布衣陋室,1965年买的凤凰牌自行车如今他还在骑着,走过的路计算下来都够围绕地球转了七圈半,生活是如此的简约,内心却是充实和丰盈的。

1997年退休以来,胡双印先生不忘初衷,仍然惦记着西安搪瓷厂的动向,对于厂子的改制,不免有些许的遗憾和眷恋,每每路过原来的遗址,感慨万千,他曾经拿着照相机拍完了厂子的角角落落,害怕自己的记忆不准确,以防遗忘。有时候,路过长乐西路绿化带、原来西安搪瓷厂仅存的一棵桂花树,他都要长久的观望、深深地凝视,匆匆的路人,哪里知道这个70多岁的老头在默默地恢复他青葱岁月的记忆,在认真的享受既往美好岁月的回顾。

他是个闲不住的人,也乐于帮助别人。退休后的2003年,天津市有个井田搪瓷厂接了一批美国的订单,要求制造四种不同规格套盆花盆,花盆的边缘要制作成卷沿的,可是该厂又没有这个技术,情急之下在行内打听到胡双印会搪瓷造型工艺技术,于是将他恭恭敬敬的请过去,他过去后设计了造型方案,经过多次试验,取得成功,投入生产后又给对方指导了一个星期才安然回府,对方万分感激,铭记情义。2005年,曾经的年青工友张先生在长安县办了个搪瓷厂,对于技术和管理没有全面的把控,又把胡双印请过去呆了一个多月,胡先生帮他制定了企业管理制度和搪瓷生产工艺操作规程,完善了技术文件后方才告辞,可是张厂长执意要胡双印帮他坐镇,不是他不愿意帮对方,而是年事已高,又离家距离30公里远,不方便照料家里,他婉拒了张厂长。眼看着张厂长十分需要人帮助,又通过自己的关系从包头找了个可靠的退休厂长帮张厂长管理厂子,度过难关。应人事小,误人事大,胡双印先生是那种恪守信誉,言下必行的老者。

现在的胡双印先生又热衷于红色纸制品的收藏和研究,他收集了不少景点门票、旅游地图、各种票证、糖纸、说明书、相片袋等等,闲暇时整理整理,欣赏欣赏,星期天把多余的藏品与收藏爱好者交流交换,不亦乐乎。他是个乐于与人分享的人,平时把自己的收藏知识档案归类集结成小报,名曰《收藏荟萃》,图文并茂,集知识性、趣味性、收藏性于一体,从1997年开始办报,至今已经办了187期,累计印发了6000余张,全部无偿的赠予同好收藏的朋友,既有老藏友,又有新秀,也有忘年交,聚在一起,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