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60年•那时流行】搪瓷缸
更新时间:2011-01-21 | 来源:《中国质量报》
上世纪70年代,家里来客招待多以搪瓷缸为茶具。之所以叫它“缸”,完全是习惯,实际上从它的体积看,它只能算得上“杯”。倘若那缸子上印着大红的“奖”字,那多半是单位发的,这说明主人家获得了不少劳动模范、工作标兵、突击队员荣誉。一个搪瓷缸,就是一种无声的语言符号,不仅显示出主人的精神面貌,更是给主人撑足了面子。
制作搪瓷缸工艺简单。曾经有人这样介绍搪瓷缸“出炉”经过:拿一块铁皮,用机器冲压成桶形,修下边,焊个把,再买些搪瓷釉料,也就是石英、长石这些硅酸盐类物质涂在上面,放到800℃到1000多℃的炉火烧三四分钟就行了。但在物质贫乏的那个时代,搪瓷缸却因为经济、实惠、耐用而流行一时。无论自用、招待来客,还是出差、旅行,搪瓷缸都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必备品。作为那个年代稀有的物质奖励手段之一,甚至于有人把获得带“奖”的搪瓷缸,也当做了自己工作备受肯定的一种荣耀。
老百姓并不管这些,他们喜欢搪瓷缸就在于它皮实、功能多、好清洗、好修补。它可以当锅用,能煮个鸡蛋、面条什么的;它保温,既能做茶壶又可当茶杯;它好清洗,涂上牙膏后反复擦,一会儿就光亮如初;它不娇贵,碰伤了用土办法,找一截颜色相近的牙刷把在火上烧,把熔化的塑料涂到掉瓷处,不花钱,效果还好。那时,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两只破了修,修了补,底部周边像贴满了黑膏药纸的旧搪瓷缸。为了延长它的使用寿命,当时还有人把套在玻璃杯上的尼龙绳杯套“嫁接”到搪瓷缸上,使其既美观又不烫手,更显得时髦。
现在,那种带有传说性质的制作搪瓷产品的生产工艺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专家论证,由于搪瓷缸是经过上千摄氏度的高温烧制的,不含铅等有害物质,而且还具有隔热保温、环保等功能,因此,根据这些优点制成的搪瓷“缸状物”目前已广泛流行于日用、家电、建筑、卫生洁具、工业等方面,典型的如搪瓷烧锅炖锅、搪瓷内胆电热水器、搪瓷卫生用品、搪瓷管道等产品,行业年销售额在200亿元左右。一些产品还在国外成为抢手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