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搪瓷杯,伴我万里行(图)
更新时间:2012-07-11 | 来源:中国搪瓷工业协会
牙缸儿,沈阳人的俗称,就是刷牙漱口用具之一。现在极少见,它形同如今咖啡厅供客人兑牛奶使用的小杯子,烧瓷的,有把儿,有凸舌。现在人们刷牙多用玻璃杯或塑料杯子,而我每天用的,是一个很小的搪瓷杯子,淡蓝色,杯子底面印有商标:一个火车头,上有三个字“前进牌”,出厂日期是1958年5月25日。
这个小小的搪瓷缸子,作为我的刷牙用具,已伴我54年,并走南闯北千万里。
1958年夏天,我考入供吃供住又发衣服的“东北241航空工业工人技术学校”,报到之前,妈妈为我准备了一被一褥、几件单衣打包当枕头,此三件用绳子捆绑好,让我背着。另外,她说我手里还要提个网兜,里面是脸盆、毛巾、牙具与几本书。这时,她发现脸盆里的牙缸儿是我在家使用的瓷的,听她小声自语“这个可容易打碎呀”,说完她就出去了。
过了一个小时,她回来了,很高兴地递给我一个小小搪瓷缸子,说“用它刷牙吧”。事后我才知道,为了儿子上学“行头俱全”,大热天儿,她拐着小脚上中街,在第三百货公司(当时叫军人商店),花二角多钱为我买了不怕磕碰的搪瓷杯子。从此,这些物件跟随我在沈阳、合肥读书,去西安、酒泉、北京等地工作,几十年晃荡了一大圈儿又回沈阳。
1950年以前吧,在我的记忆中,小胡同大杂院的人家,一般只有大人才每天刷牙,小孩子们是不刷牙的,吃完饭漱口,就算顶讲究卫生了。那时刷牙用具多而且繁琐,要有一个牙缸儿,一把牙刷,一袋牙粉,一个刮舌。牙缸装水,牙刷蘸上牙粉(那时牙膏还少见,咱沈阳最有名的是“老火车头牌”牙粉),刷完牙后,再用刮舌(一种宽五六毫米的铜片或银片,很薄,它的两端镶有骨质柄儿。使用时,双手持柄,用金属片刮净舌苔上的粘液,然后清水漱口)清爽舌苔。
说起我这个小牙缸儿,我十分爱惜。一是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牙具,二是这是妈妈为我添置的行装之一。妈妈给买的东西最好,我总这样想。记得我刚到大西北工作时,那里天干物燥,晚上睡觉总要渴醒。我就用这个小牙缸装满水放床头,它就成了我的水杯。逢年过节,大家在宿舍里“会餐”,它又成了我的酒杯。当年人们工资都不多,生活上也不那么讲究,再说是自己的物件,也不嫌弃,于是,出去办事或出差,就随身带上它,一个小缸子,多种用途,挺方便。
可是,有时也会因它“出事”的。一次出差到上海,住的是高级饭店,客房十分讲究,洗漱间用品完备。当我把这个已经碰掉瓷儿的小牙缸摆在洗脸台上时,我的同事老周笑说,这里有玻璃杯,你这个小玩意儿摆这儿不配套吧?那意思是说有点“掉价”吧。我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老周你闭嘴。可谁能料到,第二天客房服务,清扫工把我那小牙缸连同室内的垃圾,一起处理了。下午办事回来,我发现了,赶紧去找清扫工,结果在楼下的垃圾箱里翻腾许久才找到我这个小“宝贝”。我的同事老周却在房间里“幸灾乐祸”。
还有一次,去北京采访“神舟”飞船,住国际老人村,住宿条件更不用说了。为防止上次“事件”发生,我把小牙缸放洗脸间时,在下压张纸条,上写“私人物品,莫动”。有一天,我正在房间写字,一位女服务生拿着我那个小牙缸问:先生,这是做什么用的?我说这是我刷牙用的杯子。只见她左看右看,要笑的样子。我说那是我母亲为我买的,用了几十年了。她立即收住微笑,不再说什么。等我晚上要刷牙时,拿起一看,啊呀,这女孩子,把我的小缸子给擦拭得洁净发亮。此时我想,或许是妈妈买的物件,都会触动人的情感吧。她出外工作,肯定也身带母亲的几多关爱或深藏心头的“宝贝”吧。
父母从来是无限关照子女的,也包括生活中的一些小物件。小牙缸儿虽然才值几角钱,它对我却不啻于元青花或明清官瓷的,每天见到它,心中就不忘怀父母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