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搪瓷杯
更新时间:2012-10-17 | 来源:浙江日报
记忆中,我有过不少杯子。但,真要说起杯子,我最想说的还是装在军用搪瓷杯里的一些往事。
拥有一只军用搪瓷杯,是一件光荣而幸福的事儿。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记得在我应征入伍的那一年,国庆过后,当我在古城绍兴三味书屋旁的县人武部换装,从接兵部队首长的手中接过被服、水壶和搪瓷杯时,心里真是乐开了花。我一手拿着水壶,一手拿着杯子,左看右看,想起电影《上甘岭》中,志愿军战士水壶里、杯子里没有一滴水,渴得嗓子冒烟脸冒火的镜头,对魏巍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倍感亲切。
水乡长大的我,从换上军装的那一刻起,与军用水壶、军用搪瓷杯就有一种特别的感情。
到了部队,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在有“和平时期天天上战场”说法的某部弹药检修所,成了一名弹药检修员。在军区后勤部弹药检修员培训班的开学典礼上,有一位姓陈的教官没讲别的,只讲了在我们检修所里发生过的一件事,这是一个与军用搪瓷杯子有关的故事。
原来,在我们所里,有一个穿军装整整早我三十年的老兵。他在执行一次弹药引爆销毁任务中,被突然响起的引信炸碎了腰部和下身。那年,这位老兵牺牲时还不到三十岁。教官用凝重的目光望着窗外,他手指着离教室不远处的一个小山头,说“青山处处埋忠骨。这位老兵,姓鲁,烈士碑就立在小山头上”。事发当时,老兵肩上斜背着一只挎包,包里有一枚引信,包外扣带上挂着一只搪瓷杯,没想到下山的路上,挎包一颠一晃,使包里的引信与扣带上的搪瓷杯产生了碰撞磨擦,导致引信的保险钢珠脱落。结果,撞针触击雷管,引信一爆炸,悲剧就发生了。末了,教官举起讲台上放着的一只搪瓷杯说:“杯子里装着军人的价值——奉献和牺牲。”
培训班结束后的第二天,正好是清明节。天上飘着蒙蒙细雨,一位姓朱的部队长带着我们全体官兵,去吴家山祭扫烈士墓。墓前,部队长从自己的挎包里轻轻取出一只杯子,叫大家好好看看。我看他的杯子里面是白的,杯外面是亚黄的,与我那只没什么两样,也是一只军用搪瓷杯。只是他的杯子比我这只破旧多了,杯底和杯口有豆大的瓷漆脱落了一圈,仔细看还有过漏沙眼,因为锈斑上补了漆,还能凑乎。部队长指着杯子说,他让杯子超期服役,是为了永远把搪瓷杯子留在手中。说着,他命令部队,脱下军帽,向鲁烈士行了三鞠躬礼。
“战友,战友,亲如兄弟……”,歌声过后,我从部队长的口里得知,鲁烈士是他的同村老乡。更巧的是他们不但同岁,还是新中国诞生那年一起入伍又分配在同一个部队的战友。部队长和他的这只搪瓷杯子就深深印在了我的脑海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后来,我以《一只杯子用了三十年》为题,写成一篇几百字的稿子,投给了《人民前线》报社。欣喜的是这年的八一建军节前夕,我的稿子竟然被编辑部采用了,刊登在《人民前线》的头版上。有了处女作,还应有个剪贴本。这天,我将报纸收藏起来的同时,便将见报稿剪贴在了参加培训班学习的一个笔记本上。
上世纪末,我转业回地方时,拿着几本作品剪贴和一摞获奖证书,还有一枚军功章,叩开了一家党报的大门。每当我接受采访任务后,搪瓷杯子总在案头默默等着我满载而归。年复一年,杯子像一位无言的战友,暗示我、督促我——虽然脱下了军装,但军人敬业奉献的本色不能退。我可亲可爱的军用搪瓷杯子呵,一直在陪伴着我伏案写作。
弹指一挥间,又一个三十年过去了。如当年部队长的那只杯子一样,现在,我的杯子从底口到上口,也都生出了豆大的锈斑。无情的岁月可以让杯子锈蚀老化,但岁月锈蚀不了杯子的灵魂,更无法老化凝聚在杯子上的将士爱国之心。
有一种珍惜叫铭记。不久前的一天,当我为准备整理出版一套丛书的文稿,翻看剪贴本上的处女作时,不知为什么,面对眼前的杯子,我有无数的话想说,却一时说不出话来,我的眼眶潮湿了。这时,一阵电话铃声响起,从电话的那头,我听到了三十年前的老班长的声音。他说:“是小蒋吗?”我回答说:“对,我是小蒋。”老班长一下就笑了起来,说“那好,过两天,他将带着七八个检修所里的老战友到绍兴走一走,看一看,聚一聚?”我说:“好,太好了!”果然,来自省内外各行各业的战友们如期而至。那天,正好是礼拜天,我专门在鲁迅笔下的咸亨酒店那个角尺形的柜台前,订了两张条桌,又把条桌拼起来,等我给战友们的酒碗里倒上老酒后,桌上茴香豆、臭豆腐、青鱼干等下酒菜也摆满了。老班长叫我把自己的酒也倒上,我说,一定。这时,当我从随身带的挎包里取出一只搪瓷杯放到桌上。我给自已倒酒时,战友们一愣,目光一下都集中到了杯子上。老班长发话了,他提议:第一杯酒,敬鲁烈士;第二杯酒,敬朱部队长和陈教官;第三杯酒,传一下搪瓷杯子算是互敬。末了,战友们开始你一句,我一句,讲起了关于搪瓷杯子的往事。
阳光映照着我们战友相聚的笑靥,也映照着一只小小的杯子。在共和国诞生六十周年之际,我自豪地将我的军用搪瓷杯存放在了书橱里,让杯子从此成为一部闪光的史书,一尊精神的雕塑。
(注:此文今年下半年已先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我与我的祖国”征文栏目发表、《浙江日报》钱塘周末副刊发表、《浙江作家》发表、获2009中国散文学会年会《中国散文精选百篇》奖)
作者简介
蒋鑫富 笔名江风。浙江绍兴人。穿过14年军装。中共党员。1992年至1996年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政教系、杭州大学新闻系。做过南京军区政治部《人民前线》报采编,绍兴《轻纺城报》新闻部副主任、主任,《浙江日报》科教部编辑,现任浙江日报社绍兴分社副社长、绍兴新闻发展中心主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绍兴市作家协会理事兼报告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绍兴县作家协会主席。1985年以来,先后在《中国作家》、《解放军生活》、《风流一代》、《野草》等刊物上发表多部(篇)文学作品。著有报告文学集《穿过硝烟》、小说散文集《乡情》、长篇报告文学《鉴湖长歌》。至今共出版和编辑文学作品10余部。报告文学《穿越死亡之谷》获1990年南京军区政治部优秀作品奖,在部队荣立创作报道三等功一次,另有《补丁人家》多部(篇)作品在全国和省内外获奖,《鉴湖长歌》被列为文学解读浙江创作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