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内设机构资讯
内设机构资讯

比较优势成就大搪之业
更新时间:2009-07-20    |     来源:搪瓷协会 摘
                                                                       ——访北京华腾大搪设备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勇
        徐勇,高级工程师,北京华腾大搪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工装备协会副理事长,搪玻璃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198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化工机械专业。同年在北京化工实验厂参加工作,历任碳化车间技术员、合成车间工程师、尿素车间主任、副厂长、厂长。期间曾兼任北京华思达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北京普莱克斯化实二氧化碳有限公司(中美合资)董事长、北京华腾远通综合管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等。具有丰富的生产经营、设备维修制造、基建等方面的管理经验。
依靠比较优势跃出红海
        走进大搪公司,给人气象一新的感觉:天蓝色的拱形大门、鲜明的企业标识、造型新颖的联合厂房、大片的绿化带,无一不向人昭示着企业的勃勃生机。
        眼前的徐总一身休闲打扮,银丝眼镜,文质彬彬,外表看上去并不像力挽狂澜的铁腕型人物,儒雅气质却更像一位学者。面对记者,徐总笑谈:“我应该换上衬衣领带的,那才是我的公众形象。”从容不迫而胸有成竹。
        三年前的春天,中国的变革进入到一个纵深广阔、十分陌生的商业时代,股权分置成为当年我国企业改革的焦点。时任北京化工实验厂厂长的徐勇调入华腾大搪有限公司出任总经理。化工实验厂是北京化工集团的重点企业,声名显赫:总资产5亿多元,5万吨甲醇装置已异地建成投产,1.5万吨的黄油装置、1.6万吨大口径工程塑料管和30公里钢套水泥生产装置已投入建设┉┉。从这样一个蒸蒸日上的大企业调入问题重重、面临危机的大搪公司,这对于徐勇来说,无疑面临着多种考验。当记者问到当时的想法时,徐总释然道:“没有想过退路,我是学化机的,对于化工设备我还比较了解,这次的委派对我来说是挑战但更是机遇!”
        对于大搪公司,徐勇并不陌生,首先出身于浙大化工机械专业,对化工设备有着特殊的感情;其次两家企业都属北化集团麾下,对大搪的情况略知一二;而对于治厂,他也有独到的见解和办法。
        接到委派后,徐勇对大搪做了一番深入调查,对其主要问题了然于胸。从表象上看,大搪当时最大的问题是资金问题。由于资金回笼、产品积压等历史遗留问题,公司经济陷入困境,职工工资发不出来,人心浮动,影响生产,公司上下举步维艰。而实质症结在于:产品市场定位模糊,公司发展方向不确定,企业间沟通不积极,最终抑制了公司整体的发展。
        症结找到,徐勇招集厂领导一班人交底:品牌老、技术好、人才多、设备新。
        徐勇拨开迷雾,一气列举了大搪的四大比较优势。
        大搪公司的前身北京北搪化工设备厂始建于1953年,是获得“中国500家最大机械工业企业”称号的国有大型企业,曾为我国化工行业做出过重大贡献;大搪公司秉承北京北搪化工设备厂50多年搪玻璃生产的经验与技术优势,有较好的基础;公司拥有化工机械、化学分析、焊接、自动化、计算机、硅酸盐、机电一体化等16个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具有完善的现代管理机构、生产组织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本世纪初,公司又从国外引进了一套完整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制釉及搪玻璃制造工艺,并在此技术的基础上加以消化和吸收,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研究,转化为大搪公司的产品优势和独有技术。
        “比较优势”令大家重树企业再造的信心。
        大搪公司及时调整了自己的产品发展战略,确立了走与国际标准接轨,把技术做精,把产品做优,把规格做大,把产业做强的企业发展之路,当年便实现扭亏为盈,并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家取得30立方米搪玻璃储存容器的认证企业之一,浙江、重庆、广州等地的重量级客户纷至沓来,大搪的产品得到了业界的普遍认可,树立起良好的口碑。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自改革开放以来,以出口额和出口增长率所反映的中国工业上升趋势持续提高,特别是“中国制造”在国际贸易中异军突起,出口额从1990年的443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7129亿美元,年均增长幅度达20%。然而,中国制造并不等于中国创造,廉价、廉价,还是廉价,成为中国制造制胜的唯一利器。在徐勇看来,企业没有独有的技术,也就失去了创造力,更谈不上核心竞争力。就国内搪玻璃行业来讲,也不能例外。我国的搪玻璃起步要追溯到二十世纪50年代,存在着行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差、高端产品较少,利润低、国际竞争综合实力差等问题。随着石油化工,特别是医药、农药、染料、食品等工业的迅速发展,搪玻璃设备的需求标准越来越高,对超大型、高性能设备的属地化需求也与日俱增,加上外资搪玻璃设备制造企业纷纷在国内办厂,致使我国搪玻璃企业的整体升级迫在眉睫。
        身处这样的大环境,大搪公司根据自己的四大比较优势进行了有效调整:
        首先,调整发展战略。合理的产品结构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合理的产品结构才能满足客户的多种需求,才能抓住市场,开启企业持续发展的大门。大搪确立了以市场为导向,针对高瑞客户,向大型化和高精尖方向发展,面向国内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生产高品质产品的战略部署。2006 年,大搪公司为某知名企业出色的完成了一批技术要求高,产品配置高,设计复杂的大型设备,这次的成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在设计、制造等各方面水平,为大型产品的自主研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增强了大搪人做大型产品市场的信心。之后,大搪公司顺流直下,即使与国外先进企业同台竞标中,也毫不逊色。凭借雄厚的实力,与德固赛绿原(大连)、德斯达(南京)染料、广州龙沙、重庆化医大塚制药等世界知名企业均有了很好的合作,而且每次都能顺利通过严格的甚至“挑剔的”第三方检验。
        其次,鼓励技术创新。公司建立了独立的科研基地,不断加强搪玻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新产品的研发,在科研经费上的投入逐年增加。2007年7月,大搪公司独有技术设计和生产的50立方米搪玻璃卧式贮罐,顺利通过了国家“化学工业非金属材料和设备质量检验中心”的严格检验,这是当时国内最大规格的搪玻璃产品。大搪公司领先制造并通过权威机构的检测鉴定,为其将现有的生产30立方米许可证增项至50立方米创造了技术条件,这在当时全国范围内也尚属首次,同时也为制定大型产品企业标准奠定了基础。
        第三,注重细节。大搪公司在管理和运营细节方面做出了多项调整,公司规定,产品设计工程师要直接与客户对接,此举大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也相应提升了产品设计工程师的业务素质和能力。2006年,大搪公司成功与德斯达(南京)染料有限公司签订了这样一笔订单:加工生产6 台23 立方米大型反应釜,6 台23 立方米大型贮罐,总价值达人民币700多万。这批产品原定由另一家企业生产,而在与德斯达公司洽谈过程中,徐勇发现这批产品数量大、时间紧,一家公司难以完成,随即果断抓住机遇,最后德斯达将原计划由大搪公司参与的价值人民币200多万的订单,调整到了700多万。正是由于公司老总的亲历亲为,大搪公司订单不断,即使在与国外先进企业的竞标中,大搪也能够脱颖而出。
        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跨越,不是一家企业所能承载的。在带领大搪公司步入健康轨道发展的同时,徐总主动请缨,使大搪公司成为中国化工装备协会搪玻璃设备专业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单位,从而为联合和带动中国搪玻璃行业各企业共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2006年,徐总逐一拜访了专委会的十余家大型企业,与老总们深度切磋。2006年9月20日,由大搪公司主办的专委会第三届会员大会在贵阳隆重召开,全国搪玻璃行业的70多家主要生产企业的代表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就如何整顿行业秩序,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共同发展搪玻璃事业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当时我国搪玻璃行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使业内各企业间增进了友谊和联系,对我国搪玻璃的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作为主任委员单位,大搪公司率先垂范,全面引进国外搪玻璃制造设备先进技术项目,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二次创新,使之成为自有技术步入国际市场,成功转型为真正的中国创造。
        中国创造不等于闭门造车。在公司前景一片看好的情况下,徐勇敏锐的察觉到仅靠单一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回避风险的能力较弱。今年年初,大搪公司瞅准市场供需,积极开发符合环保与节能政策的新型产品,有效的营造利润,同时再次蓄势。
性价比理论奠定行业领军地位
        浙大毕业的徐总不仅具有豪气干云的浪漫情怀,同时也是一个精明务实的商人。对于国内搪玻璃产业,他心中自有一个账本:国内生产搪玻璃设备的企业多达130多家,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数还要多,而能够生产大型设备的却不到10家,整体技术含量不高是国内搪玻璃产业的症结所在。“国外企业产量低、价格高,注重精耕细作。”徐勇对记者说,“相对于国内产品,国外产品的确优质,但价格太高,大型产品方面,国内外价格相差有3倍之多,而大搪可以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相对低价的产品。”正是利用外国企业与中国企业间的这种细微差异,大搪公司推出了自己独特的性价比理论。
        所谓的性价比理论,说到底就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徐勇介绍,目前无论从产量还是从技术水平,大搪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国情,走中间价格路线,突出大搪产品的性价比优势,就能够确保把大搪的比较优势发挥到极致。
        本着性价比理论中“用户第一”宗旨与品牌竞争力“客户价值性”的首要标准,大搪公司确立了发挥技术优势、发展大型产品的方向,凸显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避免了与国内同行在红海中的厮杀。凭借“大型产品为主,小型产品为辅”的经营定位,大搪逐步扩大了国内大型搪玻璃产品的市场份额,公司大型产品的销售收入份额由2005年的20%增至今天的60%。大搪公司正沿着大型高端化发展的既定目标稳步前进。
        大搪公司一直以赶超国际巨头为目标,并且在性价比方面更适合中国国情。公司以优质的产品、良好的服务、合理的价格在行业高端市场中屡屡取胜,获得良好的行业声誉,也确立了行业之首的市场地位。
        对于未来,徐勇早有一番思量:继续发挥比较优势,扩大战果,从大型化向更大型化、技术更加成熟化发展,逐步拉近与国际巨头的距离;以振兴中国搪玻璃行业为己任,充分发挥国企优势,在敢于创新、永为人先的大道上继续拼搏,不断进取,不仅为大搪,也为我国搪玻璃行业打出一片天下。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