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压力"炙烤"企业
自本周二开始的这届华交会,共吸引了3300多家国内参展商以及170家来自日本、韩国、印度、美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参展商。展览现场设有服装、家用纺织品、装饰礼品、日用消费品等4个专业展区,展位共计5310个。
记者在现场看到,各参展企业都将自己最新的货品展出,以求获得采购商的青睐。不少金发碧眼的"老外"拿着纸笔、计算器来来往往,有的手拿展品认真倾听参展商的介绍,有的在与自己的伙伴细细交谈进货的数量,更多的是与货主就价格展开"拉锯战"。
对今年华交会上的企业来说,成本上涨是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在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的多重压力下,国内外贸企业正面临着严峻的发展态势。
一位浙江的家居产品参展商表示,今年是他第三次参加华交会,感觉这一次压力最大。"现在招工很难,招到人后要想留下也很难,没办法,只能加工资。还有就是原材料涨得太厉害,棉花去年就涨得很快,所以产品只能跟着涨价。"他表示,除了前面这两项,国内物流成本也提高了不少,原本从上海运到无锡的集装箱只要1500元左右,现在变成了1800元,所以商品出口价格涨幅基本都超过20%。
有同样感受的参展商占大多数,一家服装出口企业外贸部负责人表示,目前上游原材料价格的涨价已经让企业有些"吃不消",去年10月份客户下订单的一件衬衫,去找工厂打样的时候,报价是43元。但一个月后再去,工厂的报价就变成50元,春节回来上班,报价又提高到了62元,按照当初给客户的报价已经没有利润可赚了。
这让外贸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一方面成本上涨,企业不得不加价;但另一方面,如果涨得太多,又会"吓跑"采购商。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有意愿下订单的海外采购商都对价格的上涨感到不满,他们普遍认为,今年订单的价格比去年提升了20%。刚刚经历过金融危机,海外市场虽有回暖却仍然脆弱,控制成本无疑是采购商们最想做的事。如果中国不行,亚洲其他地区如越南、印尼等更具成本优势的国家,将成为他们转移订单的地方。
同时,沿海发达地区频频出现"用工荒",就连人口大省山东也面临这一尴尬。山东省商务厅总经济师吕伟介绍说,据他们调查,参展华交会的山东企业有90%反映用工不足,劳工缺口在20%-30%。此外,随着央行几次上调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银行银根收紧,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贷款难现象突出。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进出口总额达2950.0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9%,其中出口总额增幅达37.7%。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外贸可以"高枕无忧",专家指出,1月的进出口总额创下新高和企业加快生产速度、趁着春节前赶工出货有很大关系。而目前的成本上涨危机,正"炙烤"着国内众多外贸企业。为此,在
浙江省商务厅副厅长陈如昉介绍说,去年浙江出口总额为1805亿美元,增长35.7%。今年1月,进出口总额192.5亿美元,同比增45.5%,创下历史新高。同时,调查还显示有70%的企业判断今年形势依然向好,20%认为今年与去年持平,总体较为乐观。
不过,陈如昉也指出,目前外贸行业发展的不确定性因素还很多。从国际看,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根本消除,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贸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国际贸易摩擦将随之增多。当前,国际需求保持稳定,但出口企业经营成本大幅增加,再加上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影响,不排除由于成本因素导致部分订单转移至周边市场,考虑到这些因素,今年的出口会保持一定增长,但增速将明显放缓。
面对重重困境,陈如昉认为,"中国制造"仍有希望,这种"倒逼"有弊有利,从好的方面说,也会对产能升级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对1500家覆盖浙江60%的出口企业做了问卷调查,其中认为'招工难'的企业占30%,'非常困难'的企业占10%。面对节节上涨的成本和日渐加剧的竞争,不少外贸企业已经意识到,如果不及时转型,企业本身已经不适合在浙江发展了。"
他表示,今年浙江将加快建设境外营销网络,主动开拓海外市场。比如,鼓励企业建立境外营销总部、专卖店、贸易代表处,推动省重点商品市场到境外开设分市场和产品配送中心。同时,加强匈牙利、印尼、台湾、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与浙江产品贸易中心在整合研发、营销接单、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
力推"产品质量提升"
面对重重挑战,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选择提高产品质量,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在华交会的开幕式上,纺织、轻工、五矿、食土、机电、医保等全国六大进出口商会向广大外贸企业发出"提升外贸商品质量"的倡议,得到了参展外贸企业的积极响应。
据了解,今年商务部将在全国开展"外贸商品质量提升年"活动,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跨越。
据悉,此次发布倡议的6家进出口商会共有会员企业近4万家,其出口产品覆盖绝大部分出口产品类别。他们号召全国外贸企业致力提高外贸商品的质量和信誉,优化外贸商品结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坚决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商务部副部长兼国际贸易谈判副代表钟山对各进出口商会发出的倡议给予高度评价。他强调,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但随着外贸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外贸发展方式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等问题不断显露,其中一个问题就是出口商品的质量和效益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竞争力,需要更加注重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需要更加注重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营销渠道的建设,需要更加注重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出口商品。
为此,钟山表示,商务部将在今年及"十二五"期间开展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会同各地方、各部门加快推动外贸商品质量的提升。在着力提高外贸企业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能力的同时,要更注重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的建设,包括不断完善、提高质量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外宣传、树立我国外贸商品和企业良好国际形象;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在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中的作用。
钟山指出,中国需要全面提高其出口产品的质量以应对目前面临的挑战。"中国正在丧失廉价劳动力的优势,同时面临着来自新兴经济体和发达国家的激烈竞争,只有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除了提高产品质量,外贸企业也在认真思考"出口转内销"的具体办法,在此次华交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内外销"两手抓"。比如,上海丝绸集团在华交会上展示的"LILY"牌服装就是内外销并举,公司相关人员说,现在"LILY"不仅每年推出2000多款服装,远销欧美、日本,而且在国内市场也大显身手,已在各大城市建立了300家门店,进入各个市场网络。
上海兰生集团副总裁戴志伟认为,当前外贸出口的主要矛盾是世界总需求和总供给之间的矛盾加剧,包括欧美国家在内,各国都想扩大出口。因此,"中国制造"更要强化产品的研发能力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然而,一些外贸企业也表示"转型有难度"。"我们不像日本,高科技产业链比较发达,我国还是一个制造大国,产业的转型只能是把附加值做得高一些。新产品的研发也是很难的,如果没有订单的话,工厂不愿意加工,研发投入的资金就要打水漂。"有外贸人士苦恼地说。
创新产品风靡展会
在华交会展示的商品中,一些创新型的"中国智造"也闪亮登场。华交会组委会表示,本届参展商品中,新产品、新款式和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商品达2万多件,这些"四新产品"已成为中国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如由首次参加华交会的深圳市宏利源钟表实业有限公司研发的会拍照、能录像的防水手表,就因产品新颖而受到欢迎。"这种手表的出口价格大约为每只220-260元人民币。"宏利源钟表公司的李德昌说,华交会第一天,公司就接到了美国买家3000只的订单,尽管人工费用相比去年上涨15%~20%,手表的主要原材料钢材价格涨幅也在5%~8%,但他预计公司今年订单会有30%的增长。
展会上,一家浙江垃圾桶制造商的展位引来不少海外采购商"围观"。原来,该企业制造的垃圾桶竟能根据感应自动开合,只要将手靠近,垃圾桶盖子就能自动打开。"我们现在还是以出口为主,主要市场集中在欧美,这款
而在另一家烤架展位前,一款户外烤架中竟然包括了音响、冰箱、垃圾桶等额外功能,让市民们在户外烧烤的同时有更多享受和便利。"很多老外都觉得在室内烧烤油烟太重,那就购买一台这种智能烧烤架,放在后花园里。"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这款烧烤架以出口美国为主,国内市场上只有淘宝、阿里巴巴等网购平台有售。一家意大利客户代表在看了这款烤架后表示,"这款烤架1500美元的价格非常合适,中国制造的质量也越来越好,我们非常乐意购买,回国销售。"
与此同时,产品整合也是提高竞争力的另一条有效路径。今年兰生集团以"集团军"的形式出现在华交会上,带来包括三五牌不锈钢锅、丰收搪瓷锅、前进运动鞋、蜂花鞋油等不同类型的多样产品。该公司人士表示,集团麾下有不少老牌子,但过去分散在各个展区,难以形成集团的整体形象,所以,这次集团把20个轻工、文化、五矿等产品门类的品牌集中起来,打"团体赛"。 记者李茜